近年来,“网络水军”现象愈发猖獗,成为网络生态中的一大“毒瘤”,严重影响网络环境健康发展。
何谓“网络水军”?通常是指受雇于特定组织或个人,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大量发布虚假信息、恶意评价、刷量控评等手段,达到误导公众、操纵舆论、制造虚假热度等违法活动的群体。所以,网络水军是见不得光的一个“组织”,就像是数字世界的“幽灵军团”。2024年4月,郑州警方破获的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,涉案交友软件制作违背公序良俗的虚假视频,3年内累计播放量超40亿次,严重影响河南等多地形象。2024年12月,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宣判了全省首例全链条打击的刷量控评类“网络水军”案,经查,这个“水军”团伙共有6000多部云手机,嫌疑人通过云手机和一控多的虚拟软件,每天可以提供虚假转赞评几十万次,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让某个帖子话题活跃度上升,甚至变成热搜,以此“手段”,犯罪团伙获利多达4200余万元。
“网络水军”为何如此猖獗?利益驱使之下,雇主为追逐商业利益、提升知名度或打压对手,不惜重金雇佣“网络水军”制造虚假繁荣;而“网络水军”则为金钱所诱,甘愿沦为幕后黑手。从技术角度来看,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为“网络水军”披上隐形斗篷,使其难以被追踪与识破;加之水军活动常跨平台、跨国界,监管难度更是雪上加霜。此外,部分网站为追逐流量与商业利益,对此类行为视而不见,无疑在无形中纵容了“网络水军”的肆虐。
“网络水军”之危害几何?它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公平性和真实性,干扰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,让公众难以获取真实客观信息,导致网络信任体系崩塌,还会误导消费者决策,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,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。在一些社会事件中,“网络水军”的恶意炒作和虚假信息传播,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公众恐慌,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。
如何有效打击“网络水军”?目前,网信部门已联合多部门建立网络水军长效治理机制,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打击协同配合,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,成效显著。据统计,2024年以来,网信部门协调关闭、下架违规网站平台400余家,督促重点平台清理违法违规信息482万条,处置账号和商家店铺239万个、群组5.2万个。全国公安机关侦破案件900余起,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。当然,治理 “网络水军” 任重道远,需全社会协同发力。网络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,借助技术强化内容审核,严管 “网络水军” 账号与信息,健全举报机制,激励用户踊跃监督。网民要提升网络素养与辨别能力,自觉抵制虚假信息,避免盲目跟风、随意传播,主动维护清朗网络空间。同时,需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 “网络水军” 定义、行为边界及法律责任,为打击行动提供坚实法律支撑。
【清评】是“清朗河南”推出的原创性评论栏目,如需转载、摘编,请联系本账号进行授权,并标注来源:清朗河南。同时,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投稿,投稿邮箱qinglanghenan@163.com。